Veritas NetBackup Snapshot Client 管理指南
- 介绍
- 安装
- 策略配置
- FlashBackup 配置
- 即时恢复的配置
- 网络挂接存储 (NAS) 快照配置
- 配置基于软件的快照方法
- 支持群集卷管理器 (CVM) 环境
- 为磁盘阵列配置快照方法
- 关于新磁盘阵列快照方法
- 磁盘阵列配置任务
- 特定于操作系统的配置任务
- 关于 VSS 配置 (Windows)
- 关于 EMC CLARiiON 阵列
- 将 NetBackup 配置为可以访问 CLARiiON 阵列
- 为 CLARiiON 阵列方法配置 NetBackup 策略
- 关于 EMC Symmetrix 阵列
- 关于 HP EVA 阵列
- 关于 IBM DS6000 和 DS8000 阵列
- 关于 IBM DS4000 阵列
- 关于 Hitachi SMS/WMS/AMS、USP/NSC、USP-V/VM
- 关于 HP-XP 阵列
- 关于阵列故障排除
- 关于介质服务器和第三方复制方法的说明
- 备份和还原过程
- 故障排除
- 用于 UNIX 平台的日志记录目录
- 用于 Windows 平台的日志记录文件夹
- FlashBackup 和状态码 13
- 附录 A. 管理 nbu_snap (Solaris)
- 附录 B. 快照操作概述
- 附录 C. NetBackup 与 CloudPoint 集成以管理快照
写时复制的工作原理
写时复制快照是对某一时刻存在的数据的详细记录。与镜像不同,写时复制不是数据的副本,而是数据的特殊帐户。
写时复制过程的工作原理如下:当需要一个快照时,所有未完成的事务或是对源数据的更改都允许继续完成,但新的更改会被暂时停止。源会即刻处于空闲状态(实现静默)。一旦激活写时复制,新的事务或是对源数据的更改(写入)将允许进行。但是,写时复制过程会短暂地中断或阻止对任何特定数据块的第一次写入请求。在阻止这些请求时,它会将受写入请求影响的那些块复制到缓存中,并记录这些缓存块。换句话说,它会达到每个要首次更改的源块。随后,它将块的当前数据复制到缓存,并记录缓存的块的位置和标识。然后,这些被中断的写入操作才被允许在源块中进行
图:写时复制过程 显示了写时复制过程。
下表列出了图中描述的阶段:
阶段 | 操作 |
---|---|
第 1 阶段 | 冻结源数据的映像;激活写时复制。 |
第 2 阶段 | 写时复制过程保留对 s4、s7、s8 的新写入请求(请参见箭头)。 |
第 3 阶段 | 写时复制过程将块 s4、s7 和 s8 的内容写入缓存。无论快照期间在源中对这些块进行多少次更改,这些块只写入缓存一次。 |
第 4 阶段 | 写时复制过程会保留缓存写入数的记录。 |
第 5 阶段 | 现在,允许执行写入请求。 |
写时复制的直接结果如下:产生要更改的源块的缓存副本(阶段 3)和这些缓存块存储位置的记录(阶段 4)。
写时复制并不产生源的副本。它创建已更改块的缓存副本并记录它们的位置。备份过程在写时复制过程的控制下引用源数据或缓存数据。
图:备份写时复制快照 显示了备份写时复制快照的过程。
下表列出了图中描述的阶段:
阶段 | 操作 |
---|---|
第 1 阶段 | 备份从 s0、s1、s2、s3 中读取源数据。 |
第 2 阶段 | 在 s4 中,写时复制指示备份读取 c0,而不是 s4。 |
第 3 阶段 | 接下来,备份从源中读取 s5 和 s6。 |
第 4 阶段 | 在 s7 和 s8 中,写时复制指示备份读取 c1、c2,而不是 s7、s8。 |
第 5 阶段 | 备份继续按写时复制的指示读取源或缓存。 |
第 6 阶段 | 当备份完成时,备份数据与最初的源相同。 |
如本示意图所示,通过将数据的未更改部分与缓存结合起来就能获得一个准确的备份映像。开始备份快照时,备份应用程序将复制源数据(阶段 1),直到遇到自写时复制过程开始以来已发生更改的块为止。写时复制会通知备份跳过该更改的块,并将缓存(原始)副本读入其位置(阶段 2)。备份应用程序继续复制源数据(阶段 3),直到遇到另一个发生更改的块为止。按照写时复制过程的指示再次读取缓存(阶段 4)。当备份完成后,它便成为激活写时复制那一时刻源的精确副本。